资讯动态
资讯详情
“协同”成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关键词
《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出台两个多月,各地各部门积极安排和部署相关工作。记者通过采访和分析相关资料发现,“协同”一词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中被屡屡提及,无疑成为要把握和突出的工作重点。
正如生态环境部近期召开的相关工作会议指出的,要保持战略定力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当前发展形势,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、协同性。
各省份协同共治 谱写黄河治理“大合唱”
自青海省流经9省(自治区)至渤海,黄河流域具有较大的地域范围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流域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。专家表示,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复杂,生态保护治理目标要求高,应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,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模式,推动解决重大共性生态环境问题。
“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,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;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,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……”2021年4月,河南、山东两省签订《黄河流域(豫鲁段)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》,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了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。协议签署以来,两地水污染治理从“各自为政”到“同舟共济”,初步形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共担共享的新格局。近日,由于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,山东省作为受益方,向上游的河南省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.26亿元,标志着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取得重要进展。
两省联动只是开始,更多省份正向着协同共治的道路迈进。目前,河南省已经与黄河流域的陕西、山西、山东等省完成了《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》签署工作,正积极探索与上下游、左右岸的山西、陕西两省签订黄河流域省际生态保护补偿协议。
从生态补偿到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,“协同共治”正在成为各省份间的共识。山东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河南省沟通交流,修订完善协议内容,逐步扩大补偿范围,更加突出改善成效,做好两省补偿协议续签工作,持续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
水岸协同共治 双管齐下共破水污染难题
“十三五”以来,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,但水环境改善态势并不稳固,流域水资源短缺,水污染物排放量较高,城乡水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,部分地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,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瓶颈亟待突破。
治水离不开治岸。水污染的产生,归根到底来自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类污染物。唯有从污染物源头进行整治,才能真正解决水污染的根源问题。对此,专家提出推动城镇环境治理设施建设、推进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、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与监督管理、强化流域重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监督、重点督促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建议。
(以上来源:中国环境报,侵权必删。)
联系我们
全国统一客服电话:400-960-1568